您現在的位置:明光市婦女聯合會>> 婦兒工委>> 婦兒規劃>>正文內容
關于印發《明光市2001-2010年婦女發展規劃》的通知
明政〔2002〕68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明光市2001—2010年婦女發展規劃》已經2002年12月2日市人民政府第1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明光市人民政府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明光市2001—2010年婦女發展規劃
婦女的進步與發展是社會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自1996年12月市政府頒布《明光市婦女發展綱要》〈1996—2000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市婦女工作在政治參與、經濟參與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至2000年底,綱要目標已基本實現:
——婦女參政議政比例明顯提高。市人大女代表占代表總數的23.5%、政協女委員占委員總數的21.56%,分別比1995年提高1.59和4.22個百分點;全市2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黨政領導班子中均有1名以上女干部,其中33%的鄉(鎮)、街道辦事處,黨政領導班子中各配備了1名女干部;市直部門領導班子中女性比例有所提高,擔任正職的女干部有所增加。
——婦女參與經濟建設能力增強。從業人員中女性比重為45.9%,婦女從業人員比1995年增長1.2萬人,7000多名婦女活躍在個體、私營經濟領域;從事農業生產的婦女勞動力占總數41.1%以上。
——婦女科學文化素質有了較大提高。2000年全市初中、高中女性比重分別占35.7%、29.8%;中專和普通高校女性比重為41%、23.3%;小學男女童入學無性別差異;全市脫盲人口中女性占73.56%;全市共評定女農民技術員703人,實現村村有2名女農民技術員目標。
——婦女健康狀況不斷改善。全市孕產婦保健覆蓋率達60.4%,新法接生率為99.8%;住院分娩率為72.4%,孕產婦死亡率由1993年的42.3/10萬下降到13.65/10萬。
——維護婦女權益的渠道拓寬。2000年,我市在明光7個法庭成立婚姻家庭合議庭,有24名婦女干部擔任陪審員,市婦聯和司法局聯合設立148法律援助中心,為有困難的婦女提供法律幫助。
我市是農業大市,經濟發展速度增長較為緩慢,婦女整體文化素質和參政水平仍然偏低,一些地方和部門男女平等意識比較淡薄,新形勢下婦女權益保障還有待進一步落實等等。因此,全面提高婦女地位,促進婦女發展,實現男女平等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今后十年是我市“加快發展、富民強市”實施跨世紀發展宏偉目標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市婦女事業進步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按照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總體要求,根據2001-2010年《安徽省婦女發展綱要》、《滁州市婦女發展規劃》,立足明光婦女發展的實際,制定《明光市2001-2010年婦女發展規劃》?!兑巹潯返闹贫ê蛯嵤┲荚趯D女發展納入我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強化政府職能,全面協調、動員社會力量,為婦女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
《明光市2001-2010年婦女發展規劃》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在認真總結實施“九五”《婦女發展綱要》的基礎上,圍繞婦女的勞動就業、參政議政、教育培訓、衛生保健、法律保護和社會保障等優先發展領域,確定未來十年我市婦女發展的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
二、目標與措施
總目標: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進一步實現憲法賦予婦女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中的平等權利,全面提高婦女素質,努力促進婦女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優化婦女生存、保護、發展環境,提高婦女生活質量,使我市婦女發展的主要指標達到滁州市平均水平。
?。ㄒ唬D女與經濟
主要目標:
——實現男女平等就業,保障婦女勞動權利。婦女從業人員占從業人員總數的比例達到4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安置失業人員就業中女性比例達35%以上;提高婦女在新興產業就業比例;提高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女性比例。
——保障婦女平等獲得經濟資源的權利和機會。逐步縮小男女在經濟領域參與決策的差異;保障農村婦女享有與居住地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生產經營、宅基地分配、土地補償、股份分紅等權利。
——城鎮婦女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利。城鎮從業婦女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職工生育保險覆蓋面和農村婦女參加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保障女職工享有特殊勞動保護的權利。嚴禁女職工從事有害作業的工種;定期對女職工進行健康檢查,落實女職工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勞動保護。
——為貧困婦女、殘疾婦女提供就業服務。
——發展以婦女為主的經濟實體和股份合作體,建立婦女專業生產協會或服務中心。
策略措施
1、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應體現婦女發展的目標,實施和完善有利于婦女平等就業的相關法規政策和勞動人事管理機制,依法加強勞動力市場管理,禁止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女性,禁止招工、招聘中的性別歧視,逐步提高婦女就業比例。
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適合婦女特點的社區服務業。積極支持引導婦女從事個體私營企業和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婦女多種形式的再就業。開展適合女性特點的職業培訓、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為殘疾婦女提供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提高殘疾婦女就業比例
3、加強對農村婦女勞動技能、實用技術的培訓。鼓勵和支持群眾團體及有關部門開展有利于提高婦女勞動生產技能的多項培訓活動,提高農村婦女的科技素質,引導農村婦女發展生態農業和無公害農產品。
4、把扶持貧困婦女脫貧納入扶貧計劃。開發適合婦女特點的生產項目,支持以婦女為主的經濟實體的發展。有組織、有計劃地發展勞務輸出,為農村貧困婦女和富余婦女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創造就業機會,逐步提高婦女的經濟收入。
5、用人單位必須將女職工勞動保護納入勞動合同,健全和完善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措施。工會及相關組織定期對女職工勞動保護情況予以檢查落實,保障就業婦女的勞動權利和經濟利益。
6、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不同所有制經濟實體中的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權利,積極推行生育保險。
7、保障婦女平等獲得資本、土地、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權利。農村婦女享有居住地的土地承包權、生產經營權、宅基地分配權、土地補償費、股利分紅等權利。
8、加大執法和勞動監察力度。嚴肅處理違反《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和《勞動力市場管理條例》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女職工勞動保護監察制度和管理隊伍,加強對獨資、合資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監督,對侵犯女職工合法權益的用人單位,及時依法查處和糾正。
?。ǘD女參與決策
主要目標:
——干部隊伍中女性比例逐步提高。黨政部門領導班子中女干部比例逐步提高,其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計劃生育、民政、司法、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領導班子要優先選配女干部;擔任正職或重要崗位的女干部數量逐年增加。
——實現全市各級黨政領導班子中各有1名以上女干部目標。
——逐步提高人大女代表、政協女委員的比例及人大、政協常委中女性比例。
——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中的女性要占有一定的比例,企業職工代表中女代表應占相應的比例。
策略措施
1、擴大婦女有序的政治參與。以換屆為契機,及時選拔優秀女干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保障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決策的權利。
2、按照培養選拔女干部工作規劃,堅持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拔女干部。
3、在選拔、任用及晉升人員時女性不受歧視。在選拔、聘用干部和錄用公務員時,切實貫徹“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女性。
4、建立各類女性人才庫,加強對女干部培養選拔。逐步建立女性人才開發信息網絡,注意安排女性領導人才多層次、多方位輪崗鍛煉,選拔女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鍛煉培養,對優秀年輕女干部可破格提拔,各級領導班子后備干部隊伍中,應有一定數量的女干部。
5、用人單位在錄用、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時,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符合條件的女性,在聘用合同中不得含有性別歧視的內容。
6、結合現代企業制度的實踐,提高職工代表中女代表的比例,注意發現和培養高層次的女性人才進入企業決策、管理層。
7、充分發揮各級婦聯組織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的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作用,重視聽取婦聯組織在培養選拔女干部、婦女參政議政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發揮婦聯組織推薦和宣傳女性人才的優勢。
8、充分利用各級黨校和各類高等專業院校對女性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將女干部的培訓納入干部培訓的總體規劃,提高女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
9、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保障婦女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重視和加快對鄉(鎮)、街道辦事處和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女干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
?。ㄈD女與教育
主要目標:
——小學適齡女童入學率達到99%以上,輟學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階段女生入學率達到95%以上,輟學率降至3%以下。殘疾女童的入學率達到85%以上。
——逐步提高高中階段、高等教育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
——青壯年婦女文盲率降低到1%左右,成人婦女識字率提高到85%以上,其中青壯年婦女識字率提高到97%左右。
——婦女接受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比例明顯提高,婦女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率明顯提高。
——農村婦女勞動力普遍接受實用技術培訓。
策略措施
1、婦女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的總體發展規劃,充分體現性別平等觀念,保障婦女平等的受教育權利,進一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創造有利于婦女接受教育的社會環境。
2、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鞏固和提高基礎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城鎮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提高高中女生比例;完善多元化的資助政策,吸納社會資金,幫助貧困女學生完成學業。
3、提高婦女教育水平。逐步形成從學歷教育到非學歷教育、從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的大眾化、社會化的終身教育體系;城市普及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農村注重向婦女普及生產實用技術和文化知識,鄉鎮普遍設立農函大、農廣校女子教學點,鞏固掃盲成果,把掃除農村婦女文盲作為掃盲工作的重點;強化家庭教育,提高母親素質,發揮社區教育作用。
4、重視和發展特殊教育。對殘疾女童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對殘疾婦女進行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增強其生存發展能力。
5、積極培養各類女性專業技術人才,大力宣傳表彰女性學科帶頭人和現代管理的女性專業人才。
?。ㄋ模D女與健康
主要目標:
——保障婦女享有衛生保健服務權利,提高婦女常見病普查率,防治和減少農村婦女婦科病、碘缺乏病。
——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35/10萬以下;城市孕產婦保健覆蓋率達90%以上,農村達70%以上;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80%,非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達98%。
——育齡婦女計劃生育與生殖保健知識普及率達到90%以上,節育手術并發癥逐年降低,控制在0.7%以下,婚前醫學檢查率達到90%以上。
——預防艾滋病知曉率城市達90%,農村達到60%。
——加強對流動人口婦女的衛生保健服務。
策略措施
1、政府醫療改革和發展規劃中應體現婦女健康為主要目標,滿足婦女必要的衛生保健和生殖健康服務,提高婦女的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
2、貫徹落實計劃生育和母嬰保健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提高愛嬰醫院普及率,依法管理和規范母嬰保健服務和各項計劃生育工作。開展婦科病普查普治,大力推進婦幼保健保償、計劃免役保償、合作醫療等多種形式的健康保障制度。
3、加大衛生行政執法力度,加大對衛生保健產品、衛生機構和專業人員監督管理,依法查處危害婦女身心健康的違法行為。
4、發展社區衛生保健服務。針對婦女不同時期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和保健服務,尤其要為老年婦女、殘疾婦女提供必要的衛生保健服務。
5、鞏固發展婦幼保健機構和衛生服務網絡,加大婦幼衛生經費投入,加強基層婦幼衛生保健人員專業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產科質量,推行孕產婦住院分娩,保證孕產婦獲得必要的醫療救助,降低剖宮產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6、將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納入社區基層管理和服務體系,建立以現居住地人口為主的管理服務模式,加強對外來人口的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管理,為流動人口婦女提供生殖保健服務。
7、開展性健康、性安全宣傳教育,普及性科學知識,提倡男女共同參與避孕節育,提高男性避孕方法的使用比重;初中以上學校要普遍開設性健康、性安全講座或課程;有效地遏制吸毒、賣淫嫖娼,預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傳播。
?。ㄎ澹D女與法律
主要目標:
——進一步落實保護婦女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婦女特邀陪審員制度和維權聯席制度。
——保護婦女合法的控告、申訴權及在訴訟中的各項權益。及時受理侵害婦女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婚姻家庭權利的案件。
——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降低家庭暴力發生率。
——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設立為婦女提供法律援助的機構。建立健全人民陪審員制度和維權聯席會議制度。
——嚴厲打擊侵害婦女的違法犯罪行為。提高對侵害婦女刑事案件的破案率和結案率,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賣淫嫖娼等社會丑惡現象。
策略措施
1、把保護婦女合法權益法律法規的宣傳納入全市法制宣傳教育規劃,納入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規劃。擴大普法面,營造全社會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氛圍,提高婦女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
2、加強婦聯與司法機關的聯系和協作,完善婦女特邀陪審員制度和信訪接待制度,發揮維權法庭的作用,增強司法、執法人員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和執法水平,做到依法辦事,公正執法。
3、逐步建立家庭暴力行為的法律援助中心,向受害婦女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
4、及時查處和審理侵害婦女權益的婚姻家庭糾紛和繼承糾紛等民事案件,切實保護婦女的財產權、繼承權、住房和撫養子女等民事權利。
5、貫徹《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制止、取締營利性陪侍活動,嚴厲打擊嫖娼和強迫、引誘、容留及介紹婦女賣淫等違法犯罪活動。
6、堅決懲治販賣毒品的犯罪和引誘、教唆、欺騙、強迫婦女吸食、注射毒品的違法犯罪行為。
7、嚴厲打擊強奸婦女、奸淫幼女、猥褻婦女、拐賣婦女等嚴重侵害婦女人身權利的刑事犯罪,加大保護婦女人身權利的執法力度。
?。D女與環境
主要目標:
——擴大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覆蓋面,重視婦女宣傳,提高媒體對優秀女性的宣傳率,創造有利于婦女發展的社會環境。
——各級政府每年至少1-2次專題研究或聽取有關婦女發展問題的匯報。
——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加強社會福利機構建設和設施改造,適時提高對低收入婦女群眾的生活補助。
——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樹立一批文明家庭典型。
——提高婦女保護環境意識。婦女環保知識知曉率達70%。
——改善婦女生活和工作條件。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農村改水受益率達97%,飲水合格率達70%以上。
策略措施
1、加大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尤其是決策者的性別意識,為婦女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文化藝術作品要擴大對婦女中先進模范人物的宣傳,堅決禁止和打擊制售黃色出版物的違法犯罪行為。
2、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城鎮建立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內容的保障體系;在農村以家庭養老為主,逐步擴大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面。
3、加快城市社區建設,提高城市社區家政服務水平。推進以社會為中心的老人服務體系和以扶老助困為主要內容的老年公益福利事業的發展,為老年婦女提供方便快捷的社會化服務。
4、加強婦女活動陣地建設。在2005年前,市建立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鄉鎮建立婦女活動之家。
5、加強對城鄉環境的綜合治理,消除白色污染,倡導綠色消費,積極興辦“生態農業工程”、“三八綠色工程”。加快農村各項公用事業的發展,將農村改水改廁工作納入小城鎮建設和村戶建房規劃。提高廣大婦女的環保意識。
6、教育婦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激勵婦女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新女性。
7、加強家庭美德建設,提高家庭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教育素質,倡導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成為千家萬戶的行為規范。
三、組織與實施
1、實施《規劃》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婦女發展規劃,并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政府的議事日程和工作目標考核,做好統一部署,統籌安排,確保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2、市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負責《規劃》的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各自的職責范圍,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3、將實施《規劃》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做到逐年增加。對《規劃》實施中的重點、難點,要適當安排專項撥款,同時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婦女事業發展。
4、加強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事機構的建設,配備專兼職干部,撥給必要的業務經費,各級婦兒工委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制度、報告制度,堅持調查研究、分類指導、示范先行的工作方法,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對實施《規劃》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
5、加強人大、政協對本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定期就婦女發展中的權益保護問題進行執法檢查,并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
四、監測評估
1、對《規劃》實施情況將定期進行監測評估,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婦女發展狀況,為政府及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兑巹潯犯黜椏闪炕哪繕?,要設立分性別統計指標,并納入統計部門和有關部門的常規統計和統計調查。
2、完善婦女發展的監督機制。建立和完善勞動監察、衛生監測、教育督導、統計評估、法律監督機構。加強信息收集、分析、反饋和交流。
3、市、鄉(鎮)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設立婦女規劃監測評估領導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監測評估方案。統計監測工作由市統計局牽頭,相關部門共同完成。
4、建立定期檢查評審制度。市、鄉(鎮)婦兒工委建立健全《規劃》的監測評估機制;各地各責任部門每年要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一次自查,市定期對各單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估;2005年進行中期評估,2010年進行終期評估。
作者: 來源:
上一篇:關于印發《明光市2001-2010年兒童發展規劃》的通知[ 09-02 ] 下一篇:《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 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