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明光市婦女聯合會>> 資料中心>> 調研思考>>正文內容

明光市留守流動兒童問題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2008年09月02日 【字體: 收藏 打印文章 點擊數:
 
  明光市位于安徽省東北部邊緣,是江淮分水嶺地區的一個農業大市,轄17個鄉鎮街道、139個行政村,總人口64萬,其中農業人口52萬 ,勞動力30萬,外出務工經商的約14.1萬人,占勞動力的47%。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大批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進城從事二、三產業,推動了城鄉經濟的發展,對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加,隨之產生的另一個群體——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突出,并受到社會各界關注。
  根據皖婦兒工委辦[2008]16號《關于開展留守兒童調研和婚前醫學檢查調研的通知》要求,我市于6月8日至6月20日有重點地組織5個鄉鎮、街道婦聯主席深入9所中小學,采取發放調查表、訪談等形式,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我市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基本情況
  據9所中小學調查表顯示,在校學生6140人,留守流動兒童3050人,其中父親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1087人,母親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668人,父母親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1295人。留守兒童托管情況:父或母監護的留守兒童1587人,祖輩托管的留守兒童1078人,親屬托管的留守兒童345人,寄宿學校的留守兒童40 人。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57.24%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一方留在家中,42.46%的是父母雙雙外出,他們中的35.34%又是由爺爺奶奶等祖輩撫養。11.31%的委托親戚代為撫養。
  二、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
   1、學習成績較差。調查顯示,75%的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一般或較差,學校中成績倒數前幾名的大都是留守流動兒童。他們學習不刻苦,上進心不強,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較差,厭學、逃學等現象較為普遍,成績欠佳。
  2、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在家大多數由年邁而沒有文化的爺爺奶奶照顧,隔代撫養偏于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知識和精力上基本無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養、輔導、督促孩子學習的義務,留守兒童普遍缺乏家庭文化熏陶和基本道德教育。
  3、親情缺失。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與子女分離,聯系較少,造成親情缺失,這種情感的空白是監護人所無法代替的。大多數留守兒童長期缺少父母親情呵護與親子交流,認知、情感、社會性發展都會受到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對一些留守兒童來說,父母親成了一個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號。
  4、性格缺陷。臨時監護人平時對孩子在成長中的困惑解決方法不當、不及時,又存在年齡和文化的差異,想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與孩子的父母不一樣,“代溝”問題更加明顯,致使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表現為兩種性格趨向:一種為攻擊性的性格趨向,出現了自控能力差、脾氣暴躁、盲目、叛逆、自我中心、易受暗示等性格障礙;另一種為畏縮型性格特征,內向、孤獨、膽小、自卑、優柔寡斷、害怕交往。
  5、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曠課,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
   三、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社會保障乏力。一方面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這種戶籍制度相伴而生的戶籍內居民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后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使外出務工者不能將子女帶到務工地入學,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另一方面學校在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項目、設立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等,都需要大量資金,許多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都停留在方案上。
  2、父母關愛的缺失。由于留守兒童與父母聚少離多,親子互動減少,因此親子關系也會不同程度地疏遠。而留守兒童的代管者只能對其實施溫飽式的哺育,兒童從小缺乏愛撫和親子間的情感交流,這樣會使兒童早期社會經驗出現不同程度的缺乏。不穩定的家庭教養易引發各種兒童品行問題與心理障礙,會對兒童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同時,沒有父母關愛的孩子在學習、生活、品行等方面缺乏幫助、引導和督促,也導致了一系列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出現。
  3、監護人能力有限。監護人觀念和方法滯后,存在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傾向。同時,由于監護人文化素質較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和對孩子進行法制、安全、衛生教育,不能對孩子進行有價值的人生引導,嚴重影響留守學生的受教育狀況。監護人大多局限于孩子吃飯穿衣之類的淺層關懷,無法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4、學校教育不到位。留守兒童在發展中的困惑與問題,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通過集體的溫暖彌補其發展過程中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育投入等多方面的制約,無法及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學校教育活動。
  5、現代傳媒影響。由于農村孩子缺少公共活動的場所,游戲機房和網吧就成為孩子們主要樂園,網絡上庸俗和低級趣味的作品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嚴重影響孩子們身心健康。
  四、我市針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我市以促進留守兒童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積極構建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管理機制,著力營造關愛和關心留守流動兒童的良好氛圍,切實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和關愛工作。
 ?。ㄒ唬┲苊懿渴?/B>,開展留守兒童調查摸底工作
今年2月在全市開展留守兒童調查摸底工作,對市“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摸底調查,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各鄉鎮街道通過發放留守兒童情況登記表,采取上門咨詢、走訪調查等形式,以學校為基礎、以村為單位,進行拉網式排查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建立了留守兒童信息卡制度,同時做到“三知”,即知道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系電話等方面的情況。據統計,全市共有留守兒童32000人。
 ?。ǘ┤嫱苿?,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幫扶工作
一是建立無職黨員聯系留守兒童制度。各鄉鎮街道建立健全無職黨員聯系留守兒童制度,并組織無職黨員采取“一幫一”、“一幫多”的形式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學習等方面進行幫助。目前全市共有340 名無職黨員幫扶留守兒童510名。二是開展慰問活動。每年“六一”期間,市婦兒工委成員單位都深入農村看望慰問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2008年,看望慰問34名留守兒童,發放慰問金17000多元。
 ?。ㄈ└鞣铰搫?,開展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
為營造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探索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培養留守兒童“自覺、自理、自律、自強、自信”的能力,我們采取各方聯動,開展教育管理工作。
  一是成立隊伍。成立由分管領導親自掛帥,組織、宣傳、婦聯、民政、計生、共青團、教育、衛生和關工委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自職責和分工,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是部門聯動。①民政部門將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按政策重點幫助資金解決實際問題。②衛生、防疫、計生服務等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對留守兒童進行體檢、免疫。工商、衛生防疫部門不定期到各學校進行了“三無”食品的檢查和治理,確保了孩子們的飲食健康。③公安、工商、文化宣傳部門加強了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司法、共青團、婦聯積極開展維護兒童合法權益活動,不斷營造平安、和諧、衛生、文明、健康的育人環境④教育部門開設留守兒童家長學校,重點對留守兒童臨護人進行兒童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讓留守兒童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⑤部分鄉鎮成立“親情守護隊”,及時為“留守學生”傳達電話和傳遞信件。并要求外出家長做到“四個一”,即:每周打一個電話,每月寫一封信,每月與班主任聯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⑥部分學校為“留守學生”開辟了第二課堂,開展“快樂雙休日”活動、開辟“留守學生活動室”;開放電腦室,讓留守學生學習網絡知識,放心上網。各類活動的開展,讓“留守學生”的課余生活得到了充實,使他們告別了孤獨,擁抱了溫暖,享受著少年兒童共有的幸福、快樂。⑦強化學校學生管理教育,建立教師家訪制度。關工委加強督查,確保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各項措施長期進行。
  五、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對策建議
兒童的教育是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的責任。留守兒童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時期的特殊群體,在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所凸顯出來的問題,需要得到家庭、學校與社會更加積極的關注和不斷創新的解決辦法。家庭力所能及的履行好教育子女的義務,學校和教育者應承擔應盡的職責,甚至工作職責以外的關愛與付出,社會和政府必須從法律上、制度上整體地把這些問題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1、政府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支持。
  一是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并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要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及時將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納入政府整體規劃,加強對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的調研和研究,制定和出臺保證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和義務的各項政策和措施,改善農民工子女就學條件,使留守孩子能夠生活在父母身邊,與城市兒童共享城市文明。
  二是加快經濟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加速提高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創造就業崗位,讓農村群眾就地、就近務工,從而減少留守兒童。
  三是政府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加強和改善農村中小學寄宿條件。建立起義務教育階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學校,使寄宿學校變成留守兒童“暫時的家”,使學校和教師及時填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四是政府統籌工作,減輕壓力,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要把留守兒童的建檔工作、教育工作、家長聯系、目標考核納入教師日常教學工作,要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一起加以統籌處理。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考核、晉級、評優掛鉤,并努力籌措資金用于教師的補貼,以保證留守兒童教育的制度化和長期化。要發動地方政府、企業家、民間組織募集獎金,用于獎勵為留守兒童教育作出貢獻的教師。
  2、學校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護。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工作機制,負責對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指導。要通過家長學校舉辦留守兒童監護人學習培訓班,讓監護人擔負起教育留守兒童的義務。要實行班主任責任制,負責留守兒童的日常思想、學習和在校安全,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及監護人溝通。要建立學校留守兒童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溝通”機制,即: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系電話等方面的知情;多與留守兒童談心交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監護人、所在學校和校外教導員、代管人進行溝通,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要在學校教育中增設相關課程,加強留守兒童精神、心理、生理、行為方面的指導教育,引導兒童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
  3、家庭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首先,家庭要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作為父母要在外出打工前,盡量安排好留守兒童的生活。要做好委托監護人工作,爺爺奶奶年邁或身體多病者,要另外從親友中再委托監護人,負責孩子的日常監管工作。外出打工期間,要定期與孩子聯系、溝通,包括電話、書信,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節假日多和孩子相聚,有條件的暑期將孩子接到打工地和父母共同生活,感受父母的親情和關愛,培養兒童健全人格。爺爺、奶奶其監護人要多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思想、行為品德等,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4、社會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成長問題需要社會的關注、參與,齊抓共管。①各級文明辦要將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到精神文明建設中,總結交流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成功經驗,評比、表彰基層開展留守兒童工作的先進典型。②婦聯組織要充分發揮聯系各界婦女的特殊作用,廣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給予留守學生尤其是沒有監護人的留守學生更具體的愛,組織留守母親接受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提高她們的素質,更好地承擔起對留守子女的撫養和教育的責任。③共青團可組織留守兒童參加團(隊)活動,培養留守兒童先進典型,組織城市兒童和留守兒童開展手拉手、獻愛心等交流活動,增進友誼,共同成長。④各級婦兒工委、關工委要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積極參與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并采取“一幫一”、“多幫一”等形式,與有特殊困難和問題的留守兒童結對,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親情和關愛。⑤各有關部門要強化濟困助學服務,通過“春蕾計劃”、“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扶助資金,幫助貧困留守兒童完成學業;通過開展“手拉手”、“大手牽小手”、城鄉幫扶等系列活動,為留守兒童辦好事、辦實事。⑥公安部門要積極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加強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管理與保護,建立和完善優秀農民工及其配偶、子女的落戶政策。逐步實現居住證持有人在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等方面與當地常住戶口居民享有同等待遇。⑦衛生行政部門要把加強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醫療保健,改善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健康狀況。⑧要發揮社會化協調機制、法制服務機構的作用,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護教育,依法維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六、我市推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設想和打算
  當前我市推動解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必須做到:
 ?。ㄒ唬┘訌娊M織領導。
  1、爭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把關愛幫扶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擺上了重要位置。
  2、推動出臺《關于在全市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的意見》和《關于積極開展關愛幫扶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明光市留守流動兒童專題工作組,負責建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長效機制。
  3、積極促進組織部門把切實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深化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促進農村和諧的重要內容。
  4、把關愛留守流動兒童納入民心工程列入黨委、政府年度責任目標,并進行嚴格的考評和獎懲。
 ?。ǘ┘哟笮麄髁Χ?。
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優勢,利用多種宣傳渠道,精心組織開展農村留守少年兒童工作的宣傳,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ㄈ┬纬蓭头龊狭?。
各級各部門積極發揮作用,共同關愛、協力幫扶留守流動兒童。
  一是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各有關部門按照分工,結合自身特點,開展關愛幫扶活動。
  二是發揮黨員干部的作用。充分發揮黨政機關干部、農村黨員、聯村黨建指導員的作用,組織各級黨政機關干部結合自身實際關愛留守流動兒童;組織農村黨員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解決實際問題。
  三是發揮社會各界的作用。婦聯、團委結合“春蕾計劃”、“希望工程”等社會公益活動,發動社會力量對家庭困難的農村留守兒童給予資助。 
 ?。ㄋ模┙鉀Q突出問題。
  重點推動解決影響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的親情失缺、家庭教育失缺等突出問題。
  一是重視對家長和其他監護人的指導培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開通“親情電話”、書寫“親子書信”,利用寒暑假和春節,有計劃地組織留守兒童進城、打工父母回鄉等親子聯歡團聚活動,傳遞濃郁親,加強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溝通與聯系。
  二是完善學校教育,構建學校監管網絡。在學校健全關愛留守學生的制度,建立留守兒童動態監測網和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監管網絡,讓遠離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合力營造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2008年6月18日
 
 

作者: 來源: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